Inkstone culture

溪砚文化

溪砚发展历史觅踪

【发布时间:2018-06-08】

溪砚发展历史觅踪

溪砚是湖湘优秀的传统文化名品,数百年来,清廷帝王、名臣鸿儒、文人雅士、乃至耕读弟子,都对它怀有深爱之情。溪砚作为高档艺术品,备受文化市场关注,受到俊彥群贤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一)清代——溪砚颇负盛名

1.以清代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评赞溪砚为证

民间相传,溪砚制作始发于明代末期,地方史志失载,现在发现记载溪砚的文献,最早当推邓显鹤所著《南村草堂诗钞》,邓显鹤(字湘皋1776-1851年新化人),梁启超称其清代湘学“复兴导师”。他毕生致力于湘南乡邦文献整理,纂述甚多。其《南村草堂诗钞》有咏溪砚五古、七古各一首。

其一

胡竹安明府以湘乡雪花滩石为砚,佳者过端溪,五盖不足言也。顷以二方见赠,报之以诗:

湘中万古骚人魄,精气不消结为石。晴滩飞雪自何年,

落手虹光腾几席。风流好事今胡威,顽矿刮目皆珠玑。

磨砻雕琢贶同志,吟兰搴芷纷芳菲。朝来一骑来连道,

贻我琳琅希世宝。双蒙锦帕慎封题,启匣传观惊欲倒。

睛窗快雪一研磨,衫袖点黦香流涡。老愧石田荒废久,

奈此涵星双璧何。自从即墨膺封爵,龙尾凤咮争昭烁。

谁怜抱璞老荆蛮,翻以多石遭侮谑。天生尤物不终穷,

近者五盖光熊熊。湘妃正色出并世,有若窈窕羞颜红。

纷纷端歙漫矜许,余子碌碌无足数。骑田奴仆论纵苛,

想见生非哙等伍。千秋事业非所堪,重语嘉贶徒滋惭。

炎炎污白君知免,吾将守黑师老聃。

其二

竹安既贻余砚,许报以诗,尚未遑也。竹安以书来促,余戏有请益之语,已复以第三砚来,砚仿宋制,大可尺许,其阴铭百余言,末云:  “我无奢望,酬以诗篇”。其亟欲得余诗如此。复用东坡仇池石诗韵为谢。

连朝乞湘灵,赚此双峰绿。贪夫心眼馋,得二犹未足。

槎丫冻僵手,空洞败匏腹。唯愁墨沈干,未觉诗肠蹙。

使君今词坛,好客古贤牧。固知针芥投,不惮再三渎。

情殊塞翁马,事匪虞公玉。得失亦偶尔,岂必祸福伏。

先生笑相谓,聊以子言卜。但令江管豪,岂惜陶泓逐。

昨遣长须来,荷担越溪谷。恭然蒙君恕,不恤徇我欲。

想当椎凿时,响遍清湘曲。作诗志吾过,嘉贶拜宜速。

据(同治)《湘乡县志》记载胡竹安即胡钧,浙江镇海人。此公从道光四年(1824)至十二年,先后四任湘乡知县,道光十三年署长沙知县。道光十一年,竹安赠邓显鹤溪砚二方,以此索诗。岂知邓显鹤“得二犹未足”,并有“请益之语”。竹安只好再以第三方相赠,并于砚阴刻字:“我无奢望、酬以诗篇。”求诗者,索砚者,都近乎“痴”。可见溪砚为骚人墨客争宠之物。

所谓湘乡雪花滩,又指何处?查(同治)《湘乡县志•涟水》云:涟水——又东至溪口,又东经雪花滩,有石可琢为砚,”再查《湘乡县 •宣风二十都图》,雪花滩就在溪口境内。1960年冬,湖南省水府庙水库建成蓄水,大坝建在溪口村,原溪口街市淹没于离大坝500米远的水底,雪花滩即大坝以下一段河滩,雪花滩石即岸边千层石山,猫面山(又名闺女山)之石。故邓显鹤所言“湘乡雪花滩石”,即今之溪石。雪花滩“有石可琢为砚”:也是同治十三年(1874)《湘乡县 志》唯一关于溪砚的记载。

邓显鹤诗云:“连朝乞湘灵,赚此双峰绿。”“双峰绿”又是何意,原来湘乡素有上、中、下首三“里”之分。中里即今双峰全境,辖第二十至三十五凡十六个都。溪口在宣风二十都内,当时中里文化的主要标志是设在永丰镇的双峰书院,以书院对面的双峰山而得名。道光年间,邓显鹤以中里盛产溪石,联想到中里最高学院双峰书院,将溪石中最为珍贵的绿色品种命名为“双峰绿”,不仅顺理成章,还有几分骚雅之意。

2.以清代书法大师何绍基鉴别溪砚为证

道县何绍基,字子贞,清代书法大师。曾国藩尝谓:“何子贞必传千古无疑。”邓显鹤请何子贞鉴别溪砚,何言:“湘石佳者可奴隶五盖,端溪上品无以过。”所谓:“五盖”,指郴州五盖山骑田岭所产的“黝砚”(邓显鹤诗云:“天生尤物不终穷,近者五盖光熊熊)”。一时郴州五盖山石砚为文人“咸争致之”。湘石佳者可奴隶五盖,意即溪砚比五盖山黑黝砚还不知高多少个档次。

(二)民国时期——溪砚盛极一时

民国初年,溪口宋樾生先生(宋希濂将军之父)和成氏、万氏等,组成溪口砚池公司,最盛时生产砚工200余人,后因军阀混战公司倒闭。砚工中有胡天庆等数人,落户溪口,从事个体生产。时溪口街市虽只100多户人家,却有刘康才经营、专售文房四宝的祖传百年老店 ——“玉生堂”。 “玉生堂”自制的笔很有特色,四方八县前来批发溪砚、毛笔的货郎络绎不绝。《湘乡史地常识》(民国二十四年版)载:“溪口化石中有黄色或白色花纹,经雕琢成砚——于秋后采掘,年约出洋四千元”。民国年间,溪砚生产可谓盛矣。这一时期,溪口村涌现出一大批制砚的能工巧匠,刘继非、胡天庆、胡志详、刘溪初等都是民间的制砚大师。

溪口带,在民国时期的传统民俗文化中,人们形成了对砚石及其工艺品有极为珍惜和崇敬的情感。在杏子溪口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当地制砚人每年开石采料之先,必须祭拜祖师,祈求祖师爷保佑能风调雨顺,采得好料,诸事顺利,砚池雕刻的祖师也跟木匠、泥瓦匠、石匠一样,供奉的是鲁班。而每年的溪口制砚师傅中,总有一人能够采到一块上好砚石石材,这块石材雕刻出来的砚池,具有相当的灵气,在使用当中,无论书写者人数多少,磨墨时不用注水,只要呵上一口气便可随意磨墨,而且磨出的墨色黑中透亮,淡淡生香,用此墨写字,写出的字油黑发亮,细腻无杂质,带有淡淡的墨香,长久以后,墨色如新,不会褪色。而磨好没有用完的墨汁,盖上砚池盖,经久不干。相传,有一老制砚师傅,采到一批石材,刚好家中的橱柜需要一块隔板,他便选了一块石材,打磨成板放在橱柜中,结果发现,家中的剩饭剩菜和果蔬放入橱柜能保存很久不坏,原来用的是一块具有灵气的砚石石材。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溪砚几度沉浮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湖南邵阳竹编工艺时,了解到双峰溪砚的历史价值,提出开发溪砚,双峰积极行动,恢复溪砚生产。双峰县塑料厂制作的溪砚产品打入广交会,受到东南亚客商的青睐。70年代初,东南亚人士主动前来采购。然而,当时正值一个特殊的年代,文化的命正被革着,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浓郁的砚台,难免有“四旧”之嫌,恢复生产的计划胎死腹中。后因外商要求雕刻“天女散花”等仕女图案,被有关部门视为封建复古,而停止生产。

双峰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曾彩初先生,出于对砚文化的热爱,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组织过溪砚制作,由于当时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原因,虽然没有形成砚文化市场,但他致力于振兴优秀的传统砚文化的精神,让溪砚重生、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曾彩初先生192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  (现双峰县),秉承家学,自幼研习诗文书画,27岁从南京美专毕业后,诗、书、画、印四艺俱佳,他回到家乡起陆中学(今双峰二中)任教,一次,来到25公里外的永丰镇买笔、墨、纸等日常用品,文具店货架上一方褐色砚池立刻吸引了他。揭开盖子一看,砚池质地致密均匀,嵌以黄色胭脂花纹,砚潭有一片火捺云彩,用手一掂,质感很好。他一见就爱不释手,便问店主此砚是否来自端州,店主告诉他,此砚的产地就在离永丰镇不远的涟水河畔溪口村,名为溪砚。曾老对砚的鉴赏颇有心得,仔细一看,此砚手感细腻,花纹独特,质感厚重,并不亚于端砚。不顾自己微薄的薪水,曾老一咬牙,还是买下了这方溪砚。

捧回溪砚后,曾老以徽墨在砚上细细研磨,发现溪砚发墨快,墨行砚上如顺风行舟,毫无阻滞之感,墨砚摩擦,有水滋润,绝无半点噪音,冬日呵气即可研墨,墨干也无墨垢。后来曾老到溪口实地考察,对溪石的产地、花纹、坑口分布作了详细的调研,又在  《湘乡县志》上找到了一个关于清代溪砚的有趣故事。曾老从胡知县三砚换二诗的故事中领悟到邓诗之优美,溪砚之珍贵,可以齐名,于是对溪砚更加钟爱有加,一有闲暇,即倒水研墨写字作画,其乐无穷。但文革期间,曾老被误打成走资派,这方溪砚也不知了去向。

“文革”结束后不久,曾老离休了。但学深、德厚、品高的曾老闲赋不下去,许多在职时想有所为而无暇去为的事情终于可以专心去做了。溪砚就是他魂牵梦萦的至爱。除了20年前那方得而复失的溪砚外,在他“文革”时蹲牛棚的日子里,还听说双峰塑料厂曾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过溪砚,儿子定安也曾加入到雕砚的队伍中。

曾老相信溪砚堪比端砚,但也为溪砚几度浮沉的命运发愁。经过一番思索后,他决定开发溪砚。1983年,曾老聘请了几名砚工,利用溪石雕刻砚台、石屏等工艺品,产品均由曾老根据溪石的花纹依纹造型,亲自设计,有操手砚、箕形砚、心形砚、葫芦砚,不一而足,图案有菊花、竹子、云龙、果蔬等系列。由于做工精巧,实用性强,曾老开发的溪砚在长沙的文化市场上十分抢手,并作为文化艺术品参加过多次展览,获得广泛好评。香港收藏家叶修根先生多方辗转找到曾老,专门收藏曾老开发的溪砚。溪砚虽好,但要将其开发成为一种地方名品,进行市场化运作,却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溪砚人见人爱,常有一些不速之客来到曾老的厂房参观溪砚,曾老每每看到有爱不释手的客人时不忍与对方讨价还价,大多赠送给对方。加上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还谈不上对文化艺术品有更多的付出,故卖出去的溪砚价格也不高,曾老开发一年后一算账,亏也。开发溪砚的时机不成熟,带着深深的遗憾,他停止了开发。虽然开发溪砚的时间不长,但曾老对溪砚的感情却更加深了,还特意写了一首《溪砚赞》来抒发对溪砚的喜爱之情。“渐渐溪石,涟水之滨,温润柔腻,与玉为邻,琢之磨之,神奇纷陈,香炉映日,赤壁洗尘,玉树交织,远丘吐云,呵气生水,著墨闻馨,惠我艺圃,宏扬斯文,卓哉溪砚,双峰之珍”。

(四)新时期——溪砚重焕异彩

盛世文兴,文盛砚盛,国家承平日久,文化产业必然顺时而起。时易事移,本世纪初,溪口农人曹长桂及其团队怀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振兴溪砚产业的决心,他们白手起家,克服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的重重困难,多次去外地学习取经,查阅典籍,遍访名师,努力挖掘溪砚文化的渊源和内涵,组织研发团队,网罗制作人才,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历经艰辛,终于使这方曾扬名于清代朝堂,浓缩数百年湖湘文化的名砚重现江湖,重放光彩。

随着溪砚制作的恢复,在溪口又出现了一股制砚热潮,一批制砚企业纷纷出现,除国藩溪砚作为领头企业外,湖湘溪砚、荷叶塘溪砚、白玉堂溪砚等制砚企业在传承和推进溪砚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都创造了优秀的业绩,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溪砚产业实现重组,为了感怀曾国藩对溪砚的情有独钟,将溪砚冠以“国藩”二字,被誉为“东方梵高”的中央美院教授罗尔纯亲笔题写了“双峰县国藩溪砚工艺厂”厂名。

溪砚产业实现重组以来,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由分散的几家小作坊组建成“双峰县国藩溪砚工艺有限公司”,按照:“一石、 一园、一品”的总体布局,即充分利用和发挥溪石的资源优势,以溪砚文化产业园为依托,打造溪砚文化品牌。公司于2012年建设好新厂区,全力培养、 造就、汇集了一批工艺美术大师,注重品牌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走溪砚与旅游相结合 ,文化产品与现代市场要素融合的发展道路,公司在小作坊的基础上起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企业。如今,国藩溪砚已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文化艺术界获得了诸多荣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国藩溪砚工艺公司董事长曹长桂把传承、保护和发展溪砚制作工艺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信念在胸、责任在肩。2012年中央电视台对国藩溪砚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曹长桂获得了2013年度中央电视台“乡土盛典风采榜”人物称号,并入围湖南省十大文化人物候选名录,2015年被授予娄底市劳动模范称号。国藩溪砚工艺公司被湖南省美术行业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企业。

上一篇:名人与溪砚 下一篇:沒有了
© 2015-2016 湖南双峰县国藩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42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