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平宗
砚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是历代文人必备之物,砚文化源远流长。但人们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知之甚少,砚的神秘只有与砚结缘才能领略其精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国藩溪砚”结缘,并深深地走进了这方寸天地……
“国藩溪砚”的产地是曾国藩的故乡,湖南省双峰县境内的溪口村。这里有山有水,那著名的湘乡水府庙水库大坝就坐落于此。这一方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土。正是这一方山水使“国藩溪砚”再次从深闺中款款走来。
初到溪口,正是酷署时节,可山中的小镇,倒是凉风习习,和着水库的涓涓流水,恰似到了世外桃源。我游玩于这山水之中,品尝着“国藩溪砚”的神彩,领略着溪砚人勤奋耕作、标新立异的创作激情,也感悟到这方寸之间的神奇力量。
我陶醉了。
“国藩溪砚”因何故而得其名?在疑问中寻找答案。厂长曹长桂说:溪口盛产一种远古化石及镶嵌着各种自然图案的特种石料,这是制作砚品的上等原料,因地而得名,史称溪石。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溪石就颇负盛名。相传晚清重臣曾国藩读书之时,苦无佳砚发墨,习字作文了无兴趣,学业一度受阻,祖父星冈公梦见获砚池一方,百思不解。后蒋字街长寿庵老道圆梦说:“玄武有紫砚。”祖孙沿涓水北向寻至溪口,只见翠谷挂瀑,雷鸣山野,重岩叠嶂,紫气东来,在深谷涧溪中果真觅得奇石一块,琢成砚池。自此,国藩学业大有长进。因此,溪砚人又名曰“国藩溪砚”。
溪石,质地细腻,纹理变化无穷。或似天马神龙,或似珊瑚玉树,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或似天人合一,或似古木年轮,书写着古老而又年轻的记忆。其色泽五彩缤纷,绛红、碧绿、橙黄、淡青、紫罗兰等。悬之扣之,上等溪石“双峰绿”,啪啪作响,有木之质感;凝神望去,令人浮想联翩,文思泉涌,备受历代文人雅士所珍爱。溪石制砚,着水研墨,使墨绽有一股神力黏附于砚表面,所得墨汁细腻均匀,水乳交融,黑亮沉凝,寒冬呵气,即可研墨。
清代书法大师何绍基赞曰:“湘石(溪石)佳者可奴隶五盖,端溪上品无以过。”意指溪砚比郴州的五盖山的黝砚不知要高多少个档次,广东肇庆产的端砚最佳者也超不过溪砚。
据史料记载,抗日名将宋希濂将军的父亲宋樾生开办的溪砚公司,鼎盛时期有砚工200余人,砚石产品远销东南亚,享誉海外。当年的溪口古镇有近百家商铺大都经营砚台,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砚城。现溪口山上铺就的萋萋古道依稀可辨,可见当时的古镇通衢四方,文人墨客,商贾士宦,络绎不绝。可惜,这个湖湘文化名品因战乱而公司倒闭。古镇也因1958年兴修水库时全部湮灭于水下。古镇虽消失了,但溪砚这个湖湘文化的名品却得以延续下来。20世纪70年代,双峰县塑料厂组织生产的溪砚在广交会上再次亮相,并畅销东南亚。后因外商要求雕刻“天女散花”、“才子佳人”等图案,被有关部门视为封建复古而停止生产。溪石琢砚,几度沉浮。而今,溪口乡人迈步从头越,再次打造溪砚之乡。
溪石,这块沉没于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化名品,在滚滚长河中终于撩开其神密面纱,再次现身于湖湘大地,敢与中国四大名砚比美,让溪砚重现昔日的光辉。
神奇的溪石,迷人的山水。我伫立于溪口湖畔,仰望着千层岩山巅,凝视着那猫面岭的一草一木,对视着闺女山的多情风姿;仿佛倾听到了那大自然的呐喊……随着那风那草那落叶在那萋萋古道上和着山中的精灵时而低吟、时而叹惜,好像在诉说岁月沧桑;那沉睡着的溪石,终被那纯朴且有胆略和智慧的乡人叩醒!那醉人的湖水从大坝倾泻而去,犹如生命之歌,经久不息。那虎形坑、老爷坑在晚霞的披映下,愈显灿烂……好美的景致!好美的溪口……
我不禁惊叹大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