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concern

国藩动态

湖南手工文化溪砚 台湾尽展魅力

【发布时间:2015-03-02】

溪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曹冠明在凝思赏砚。

金铁龙

劳动从未停止过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手工打造的艺术品,不仅是劳动的结晶,也是艺术的升华,在各个时代均为人们所珍视。在电脑和机械自动化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些传统手工艺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为愈来愈多的投资商和收藏家看重。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项目齐备,是湖湘文化产生、传承、发展的土壤,更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1月27日2月12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位传承人来到了台湾台中市,以“真人、珍品”参加第二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之“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布展期间,前来观展的台湾民众络绎不绝,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热爱,认真学习、执着追求的精神,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素以国画为蓝本,以蚕丝为绣线,并施以独特的、纯手工的针法,其绣品不但保存了原画稿的笔墨神韵,更增添了所绣物像的真实感与立体感。

年逾花甲的左季纯女士来自湖南长沙,是湘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从事刺绣艺术逾50年。在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湖南馆”,左老师一层层地打开了她从长沙随身带来的绣品,第一幅便是栩栩如生的《猛虎头》。这哪里像绣品,分明像是活生生的标本!《猛虎头》用针活泼,浓密的“虎毛”看不出一点点针线穿行的痕迹。

手工的魅力,就是能让一件手工作品去掉手工痕迹,让所绘、所雕、所绣,或者所编、所织、所捏之物,重新回到自然形态。这种自然形态,当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艺术化了的自然,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的自然。

线呢?线头呢?线是如何变成“毛”的呢?左老师解释:“这就是我从师傅那学到的‘鬅毛’针法。这种针法在视觉上能避免‘直针’的呆滞感,最适合绣狮虎狗一类的题材。”

艺术的珍品,其实十分难得。左老师说,一件满意的绣品,她亲手也得绣上三五个月。

“年前,北京部队的一位师长专程到长沙求购我的一幅绣品,尽管他十分想要,但我还是没有卖给他。因为这幅绣品是我要带到台湾参展的。”左老师说着,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色。

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或一位能工巧匠亲手创作的作品,如果连自己都爱不释手,那这作品一定是相当不错的。在“湖南展馆”,一同来参展和做技术传承的,还有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铜官窑制作技艺、国藩溪砚、浏阳菊花石、湘西和怀化竹编以及傩面具制作等,都是正宗的传承人和他们亲手制作的艺术珍品。

像左季纯老师的湘绣,李毓书、肖体贵老师的竹编,梁铁、吴兴知老师的傩面具,刘坤庭老师的陶艺,曹冠明、徐佑章老师的石雕等,凡是看过的人都会赞不绝口。

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象征。精美的手工艺术品,最能体现人的创造才能和艺术天赋,因此,她的价值是无量的。

在台中创意文化园区,很多台湾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钟爱传统手工艺品。前来观展的人,许多都是全家一起来的。不少的老人和残疾人坐着轮椅,由他们的亲人帮扶着来看展览。

在台中布展的这些天,老师们接待的观展者逾万人,他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和示范,允许观展者对他们心爱的作品拍照。

参观者在一件件绣品、竹编、木刻、剪纸或陶瓷艺术品前流连忘返,他们脚步轻移、神态认真,仔细询问,讨教虚心,甚至回去后第二天再来看,有的还请老师留下联系电话,以便日后学习请教。

神圣的艺术殿堂与崇尚艺术的人,构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和谐的画面。

2012年2月22日

© 2015-2016 湖南双峰县国藩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42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