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stone culture

溪砚文化

耕读天下的双峰文化

【发布时间:2018-05-12】

耕读天下的双峰文化

1、厚重的历史

双峰地处湘中腹地,东邻湘潭、衡山,南接衡阳,西毗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

    双峰境域,春秋战国时属楚,秦朝属长沙郡湘南县;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沙国,分属湘南、连道二县;东汉哀帝建年四年(公元前3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候,湘南为其领地一部分,湘乡之名始于此。南朝宋属湘乡县;隋属衡山县;唐时复属湘乡县;清咸丰开始称湘乡中里。1951年8月,划出湘乡县的第三、六、七区(即中里全境)及第二区的所属兴让乡的一部分,新建双峰县。1952年1月29日,双峰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城设永丰镇。属益阳专区,同年11月改属邵阳专区。1977年11月归涟源地区(1982年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7月撤地设市,现属娄底市管辖,共辖13镇3乡,人口90多万。

     双峰古时,是长沙到宝庆、湘西的水陆要衢,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出广州,破衡州,进驻县政”,至今留有黄巢山之名。1949年,著名的衡宝战役在此拉开序幕。

     溪砚的产地——溪口,属双峰县杏子铺镇,清代属湘乡县常安乡宣丰二十都,民国时属湘乡第六区为宣风和望春乡,1957年属双峰县第七区,距县城25公里,位于县境东北部,涟水从北部入境横贯东部,于江口会合测水流入湘乡市。境内有水府庙水库,为湘中大型水库,湖光山色,风景宜人。

2、丰饶的物产

自然资源

双峰县位于东经111°45 ´42〞—112°37 ´34〞,北纬27°10´30〞—27°40´33〞,是湖南省“3+5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份。上瑞高速、320国道、洛湛铁路纵贯东西,益娄衡高速横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为湘中重要交通枢纽。

双峰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四境群山逶迤,中部丘岗起伏,气候温和,四季宜农。粮、猪、茶、油为县内传统产业;商品粮和吨粮田开发、瘦肉型活大猪出口、油菜均为国家级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矿(黄金矿、铅锌矿、钨、钼矿、锑矿、铌钽矿、铁矿、锰矿、钒矿、铜矿)和非金属矿(煤矿、石膏矿、黄铁矿、大理石矿、花岗岩、陶瓷土矿、耐火粘土矿、石灰岩矿、磷矿、钾长石、重晶石、硅石矿、)等达27个矿种,99个矿点。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原材料基地县;野生动物百多种;野生植物128科820余种;永丰辣酱驰名中外,“三刀”(菜刀、剪刀、镰刀)、“三器”(陶器、瓷器、砂器)、“三锅”(鼎锅、菜锅、汤锅)、“三铸”(铸钢、铸铁、铸铝)均经久不衰,杏子铺镇溪口村的溪石资源闻名遐迩。

旅游资源

双峰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丽。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沟壑幽深,峻秀挺拔;黄巢山两峰夹峙、地势险要、雄关如铁;铜梁大山两迭飞瀑、银练悬空、蔚为壮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故居气宇轩昂、屋宇回还、雕梁画栋、内蕴深邃、富丽堂皇;“远近形胜不可比,万象森罗入眼前”的测水洛阳湾古建筑群依山傍水,亭阁峥嵘、蔚为胜景;湄水仙神寨良田美池、修竹茂林、山势险峻、奇峰兀立、俨然世外桃源;溪口水库碧波浩渺、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有“不是西湖胜似西湖”之美称,位于水府庙景区内的溪砚文化园区是湖南省旅游局挂牌的“旅游购物示范点”;三塘铺芒担石,双石拱立、夹溪相峙,宛如天外担来;华天洞“幽、险、奇、壮”, 蜿蜒绵亘数十里,洞中洞、景中景、石笋林立、胜似仙境;蔡和森纪念馆、烈士公园典雅端庄,别具特色;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既是历史的凝结,又是未来的警示。

地方特产

“永丰辣酱”、“溪砚”以及书画、剪纸艺术品的影响最为广泛。其中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永丰辣酱”和“溪砚制作工艺”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王憨山画作入选中小学美术教材,曹明求的国画被作为“国礼”,曾彩初的墨竹被誉为“三湘第一竹”。走马街镇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全省农民书画艺术之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3、荟萃的人文

双峰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这里孕育和诞生了三国蜀汉名相蒋琬;元朝大学士、著名文学家冯子振;明代为官清正、为民上疏、官至大理寺右评事、太仆寺丞贺宗;清代重臣曾国藩;爱国外交家曾纪泽;近代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活动家禹之谟;爱国将领宋希濂;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全国妇联主席蔡畅;“鉴湖女侠”秋瑾;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等。 这里走出了一批当代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党政军要人,如对中国第一枚火箭弹的研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原重工业部副部长钟林,原教育部、高教部副部长、化学家曾昭抡,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李亭植,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原省委书记熊清泉,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驻澳部队政委贺贤书少将等。

涟水河发轫于龙山,一路向东,进入双峰境内,流经溪口,注入湘江。这是一条充满着神奇,舞动着灵性,创造着历史的河流。涟水河边有两个著名的书院,即涟滨书院和东山书院。这里培育了一大批博学鸿儒。

涟滨书院的前址是“湘乡学宫”,也称“文庙”。湘乡文庙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湘乡开办官学的标志。湖湘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时,将学院改建于涟水西岸(今湘乡一中南院),张栻为其题词——“涟滨书院”。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学子在这里接受正规的儒家教育,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曾国藩。道光十一年(1831年)曾国藩来到涟滨书院。涟滨书院当时的山长是刘元堂,他是一位饱学之士,曾国藩深受刘元堂的影响,因为刘元堂与溪砚的渊源,曾国藩对溪砚十分钟爱,在求学期间,一方溪砚一直伴随着他,他用溪砚练习书法和学习,并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赴长沙参加第五次院试,顺利考中了秀才。

2010年9月,湮灭于历史中的涟滨书院,再次伫立于涟水之滨,并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涟滨书院是曾国藩生前研究馆,设有“寒窗苦读”、“京师岁月”、“湘军统率”、“总督南北”“倡办洋务”“一代儒宗”“家教传承”、“流被桑梓”八个展厅和一个精品展室。2010年12月,湖南省旅游局下发文件,曾国藩生前研究馆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曾国藩和湘军文化搭建一个平台。

湘乡东山书院是毛泽东走出韶山,求学励志,成长报国的第一站。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东山书院,编在戊班,在这里不仅接触了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而且受到了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毛泽东曾经深情地说:“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的教育”。

相传爱国将领宋希濂的父亲宋樾生,是溪口早期的制砚人。他与东山书院的校长是好友,曾将一批溪砚赠送东山书院,据此,毛泽东使用过溪砚,据知情人透露,毛泽东陈列馆的砚台就是溪砚。

毛泽东一生爱用毛笔,故与砚终身为伴。他收藏的并非名砚,而是一般的青石砚。早年用的青石砚,腰圆形,特别大,此砚很合他的性格,大手大脚、大笔挥洒,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写出不少震撼中国的大文章,砚也有一份功劳。

建国之始,毛泽东所用的那方雕花青石砚为齐白石所赠,砚长26厘米,大头15厘米,小头14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原为齐白石的心爱之物,曾亲自掸刀刻砚铭:“片老真空石也,圣君子驰不得予人,已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出于对毛泽东的敬爱,遂将此砚赠送。

© 2015-2016 湖南双峰县国藩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42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