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concern

国藩动态

“国藩溪砚”产值突破千万元

【发布时间:2012-05-18】
2012-05-18 16:04 文章来源: 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 文章类型: 摘编 内容分类: 新闻

走进双峰县水府庙水库,青山绿水,景色怡人,不禁让游客流连忘返。然而,更让游客感到惊奇的是库区国藩溪砚厂所生产的旅游文化艺术品——“国藩溪砚”,因其细腻湿润的材质、五彩缤纷的颜色、千姿百态的造型、栩栩如生的形态,深深地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深受广大游客群众的喜爱。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对国藩溪砚称赞有加,络绎不绝。而打造这一神奇故事的人,就是水府庙水库移民致富带头人——曹长桂、刘锡忠。

一条信息,投身溪砚事业
曹长桂,1957年出生于库区溪口村;刘锡忠,库区溪口茶场移民,出生于1969年。两人都属鸡,鸡者为凤,都有着相同的志趣和类似的人生经历:务过农、打过工、经过商、做过小老板,但日子一直过得不怎么景气。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两个库区土生土长而且年龄又相隔一轮的汉子紧紧扯到一起。他们从中央电视台了解到一条信息,砚都肇庆盛产端砚,产品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端砚那火爆的市场情景,使他们不期而然想起了祖辈提起过的溪砚。便灵机一动,查阅了砚台的市场情况以及溪砚的历史。不查不打紧,一查吓一跳。早在嘉庆、道光年间,溪砚曾被曾国藩做为“贡品”献给同治皇帝。在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的《南村草堂诗钞》中就有吟咏溪砚的诗作,称溪砚为“琳琅希世宝”。据史料记载,抗日名将宋希濂将军的父亲宋樾生开办的溪砚公司,鼎盛时期有砚工200余人,砚石产品远销东南亚,享誉海外,后因战乱而倒闭。另据调查,现存于韶山毛主席纪念馆的砚台,极有可能就是产自于双峰水府庙库区的溪砚。溪砚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富厚的文化内涵让曹长桂、刘锡忠心潮澎湃,不约而同萌生了砸锅卖铁也要投身溪砚事业的想法。
一颗痴心,倾情溪砚开发
万事开头难。开发溪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更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曹长桂、刘锡忠一方面积极筹集资金,邀请有识之士入股;另一方面深入走访当地砚工,多次赴广东、山东、安徽、甘肃等地名砚厂家参观学习,取经求艺,拜请能师巧匠。2004年,经多方准备,筹措资金100多万元,购买了厂房、添置了设备、招揽了砚工,组织进行了生产。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单一、知名度不高等原因,溪砚的开发和生产始终未成气候,当年入伙的股东也纷纷退出。面对溪砚发展所处的窘困,曹长桂、刘锡忠没有气馁。他们四处奔走,积极为溪砚发展求治良方,把溪砚生产与旅游、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生产技能的改造力度,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在款式和质量上寻求突破口。同时,充分利用曾国藩、齐白石等湖湘名人效应,开发生产出曾国藩故居、九龙戏珠以及梅竹、山水、鸟兽、神话等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满足市场不同层次需求。把溪砚由传统意义上磨墨盛墨的工具,脱颖成为一种集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新型文化工艺品,为溪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腔真情,赢得溪砚发展
曹长柱、刘锡忠痴心溪砚开发的举动引起了省、市、县各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欣然为溪砚题词;时任娄底市委书记、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两次到国藩溪砚厂为其鼓劲;省移民局专题调研国藩溪砚,安排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溪砚发展;双峰县委、县政府将溪砚生产列入了文化兴县的重点产业,并安排两位县委常委和县移民局挂点扶持溪砚开发。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和娄底日报等媒体以及学者、文人纷纷助阵,从各种角度全方位为溪砚大力宣传。国藩溪砚的牌子越做越响,2007年中国两岸三地旅游交流促进会、中国品牌推广传授中心授予国藩溪砚“最具收藏价值的文化工艺品”;2009年国藩溪砚纳入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首届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溪砚《曾国藩故居砚》荣获大赛金奖,溪砚《旭日东升》获银奖。2011年“国藩溪砚”商标被评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以“真人、珍品”参加第二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之“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单独代表娄底市赴台湾参展。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溪砚生产车间由原来不到100平方米增加到4000平方米,产值由2005年的3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万余元,凭着曹长桂、刘锡忠对溪砚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硬是为“国藩溪砚”打拼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办公室)
© 2015-2016 湖南双峰县国藩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4265号